3 月 22 日校友返校日当天,琼台自然博物馆正式建成并开放,为海南的科普教育事业和学术研究领域增添了新力量,赢得一致赞誉。

博物馆目前收藏标本达 1.5 万号,种类极为丰富。馆内设有四个别具特色的主题展厅,贝类世界厅陈列着执法部门罚没捐赠的多种珍稀贝类以及精美砗磲工艺品;碧海灵龟厅以玳瑁和绿海龟为展示核心,全方位呈现其生物多样性;蓝天精灵厅聚焦海南特有的鸟类与昆虫,有丰富的标本与活体展示;陆域主宰厅展示金钱豹等多种陆地哺乳动物,生动展现陆地生态系统的独特魅力。这些标本不仅充实了学校教学素材,也为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研究空间。
开放当日,博物馆内人气爆棚,热闹非凡。馆方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为参观者呈上一场自然科学的饕餮盛宴。由学生组成的讲解员于各个展厅,为观众提供细致周到的导览服务。在贝类世界厅,讲解员详细阐释执法部门罚没捐赠的珍稀贝类所具备的独特特征,以及砗磲工艺品背后蕴含的雕刻工艺与文化底蕴,让观众深切领略海洋生物的神奇魅力。

在碧海灵龟厅,讲解员深入浅出地讲解玳瑁和绿海龟的生态习性、保护现状、物种的识别等专业知识,使观众对这些海洋生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在蓝天精灵厅,孩子们在工作人员的悉心引导下,近距离观察海南特有的鸟类与昆虫标本及活体,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强烈好奇心与探索欲。
陆域主宰厅开展了趣味问答活动,围绕金钱豹、云豹、猴子等陆地哺乳动物相关知识设置题目,参与者踊跃抢答,在互动中轻松获取丰富的自然知识。
在琼台迎来不间断办学320年之际,博物馆的建成开放具有特殊意义。

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博物馆已成为展示自然科学成果的关键窗口。“一部琼台史、半部海南志”,91夜色精品国产历经岁月变迁,始终坚守育人理念。如今,博物馆的开放是学校将深厚文化传统与当代教育家精神深度融入教书育人工作的生动实践,也为推动海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重要力量。未来,博物馆将进一步向社会公众敞开大门,为海南科普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供稿/理学院)